人文基础系

0554-5693208

0554-5693225

工作安排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安排

2021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1-11-24       供稿:王春瑶 审核:陈铭 信息来源: 人文基础系       阅读次数:

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根据教育工委《中共安徽省教育工委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点>的通知》(皖教工委函【2021.68】号文),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委厅和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规律,凝心聚力,提高站位,为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夯实思想政治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围绕建党百年重大主题深化师生理想信念教育

  目标任务: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师生中入脑入心。紧扣党中央关于庆祝建党百年总体部署,在师生中开展全覆盖、全方位、全融合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教育。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工作措施:(责任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业余党团校)

  1.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1)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作用。每2周开展一次中心组成员到系部、部门宣讲活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统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

  (2)充分发挥业余党校作用。组建讲师团,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每学期开展2次专题讲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组织开展讲座或宣讲活动。

  (3)发挥大学生骨干作用。建立业余团校,组建大学生宣讲团,发挥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班级巡回宣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微视频展演等,创新开展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增强理论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

  2.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责任人: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学生处、部门、系部)

  (1)按照《安徽机械工业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方案》,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严格落实规定动作,积极做好自选动作,在广大党员干部、师生中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热潮。

  (2)认真组织庆祝建党百年活动,上半年召开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分享交流推进会,推动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效做法、有益经验,纳入学校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中。

  (3)六月份组织开展“党课月”活动;“七一”前后集中推出一批优质党课视频在广大师生中展播。

  3.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活动。(责任人: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学生处、部门、系部)

  (1)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统筹抓好“四史”宣传教育。各部门、系部、班级每周观看一集《党史故事100讲》视频,有效提升广大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2)深入挖掘当地蕴含的丰富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聚焦与本地相关的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科学大家等先进人物,以部门、系部为单位开展师生“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故事讲述活动。

  (3)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五四”“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营造“四史”宣传教育氛围。举办一期“辅导员班会征集和集中展示”活动;组织开展经典红歌传唱活动;举办“党史知识竞答”活动。

  4.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责任人:校办公室、学生处)

  (1)强化热点问题辨析、风险监测预警、校园舆论引导,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党史、抹黑英雄、消解崇高的一切图谋,坚决抵制防范错误思潮在校园传播。

  (2)举办专题培训班,指导学校守好“QQ群、微信公众号、抖音、校园广播”等网络意识形态阵地,防止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

  (3)推动新修订的《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落地见效,强化追责问责。

  二、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目标任务:以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支撑,不断提升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准把握师生思想行为表现和成长发展轨迹,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师生思想政治素养协调发展。

  工作措施:(责任人:党支部、校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产教融合中心、部门、系部)

  1.加强师生思想政治状况动态分析和整体把握。教务处、学生处分别开展学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重点掌握总体状况和个别现象。针对青年教师、高职学生、中职生、毕业生等群体开展专项调研,把握思想特点、行为特征及发展需求。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动态了解师生思想状况。

  2.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突破。各支部把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中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找准问题短板,压实责任,

  强化师生政治把关、理论学习、国情教育、实践锻炼等工作,把解决师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强化对师生的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并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引导师生在知校爱校中厚植家国情怀。以创建文明校园为抓手,选树一批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带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健全完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管理制度,用好升国旗、唱国歌及国旗下讲话等教育形式。

  4.深化网络思政守正创新。发挥大学生习惯使用的网络应用平台传播优势,增强正面宣传吸引力和有效性。出台学校网络公众号管理实施办法,明确学校党委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举办大学生网络素养、辅导员网络思政能力提升培训班,汇聚一批精品课程,推出一批网络课堂,打造一批优秀辅导员。

  5.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加强对社会实践主题、内容的统筹设计。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机制,明确学时学分要求。挖掘和编制“资源图谱”,在重点企业、社区街道、乡镇农村建立常态化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依托国企领导上讲台、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等,推动形成“实践育人共同体”。

  6.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配备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职教师,构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实时预警机制,成立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小组,开展专题辅导,努力降低极端事件的发生率。征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优秀案例,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加快配齐配强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畅通发展路径,提升专业能力。统筹发挥骨干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性、创新性。

  工作措施:(负责人:党支部、教务处、学生处、部门、系部)

  1.强化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培养。每学期举办一期辅导员、班主任培训,加大对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尤其是提升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加大思政课专职教师的培养,尤其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每月开展2次思政教研活动,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并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新一轮课改,主动挖掘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思想品德、时事政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融化、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熏陶和引导。

  3.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安排各支部联系若干班级,每月一次走进所属班级开展不同形式的时事政治宣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教育引领作用。

  4.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围绕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四五”规划研究、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建设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中心、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扎实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